考點1.行為金融的研究表明,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常常會表現(xiàn)出以下一些心理特點:過分自信、重視當前和熟悉的事物、回避損失和“心理”會計、避免“后悔”心理和相互影響。

 

考點2.回避損失和“心理”會計。

對于收益和損失,投資者更注重損失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而這將造成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時主要按照心理上的“盈虧”而不是實際的得失采取行動。如,投資者總是選擇過快地賣出有浮盈的股票,而將具有浮虧的股票保留下來。

 

考點3.避免“后悔”心理。

 

投資失誤將會使投資者產(chǎn)生后悔心理,對未來可能的后悔將會影響到投資者目前的決策。因此,投資者總是存在推卸責任、減少后悔的傾向。委托他人代為投資、隨大流、追漲殺跌等從眾投資行為,都是力圖避免后悔心態(tài)的典型決策方式。

 

考點4.行為金融理論認為,正是由于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存在種種心理因素的影響,從而也就使得證券價格的變化不同于現(xiàn)代金融理論和有效市場理論的推斷。

 

考點5.BSV模型。

 

BSV模型認為,人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會存在兩種心理認知偏差:一是選擇性偏差,即投資者過分重視近期實際的變化模式,而對產(chǎn)生這些數(shù)據(jù)的總體特征重視不夠;二是保守性偏差,即投資者不能根據(jù)變化了的情況修正增加的預測模型。這兩種偏差常常導致投資者產(chǎn)生兩種錯誤決策:反應(yīng)不足或反應(yīng)過度。

 

考點6.DHS模型。

 

DHS模型將投資者分為有信息與無信息兩類。無信息的投資者不存在判斷偏差。有信息的投資者則存在著過度自信和對自己所掌握信息過分偏愛兩種判斷偏差。證券價格由有信息的投資者決定。

 

考點7.行為金融理論認為,所有人包括專家在內(nèi)都會受制于心理偏差的影響,因此機構(gòu)投資者包括基金經(jīng)理也可能變得非理性。

 

行為金融理論認為,所有人包括專家在內(nèi)都會受制于心理偏差的影響,因此機構(gòu)投資者包括基金經(jīng)理也可能變得非理性。如基金經(jīng)理也可能進行跟風操作,以避免使自己過于與眾不同,進行追漲殺跌操作等。

 

考點8.行為金融可以利用人們的心理及行為特點獲利。

 

行為金融可以利用人們的心理及行為特點獲利。由于人類的心理及行為基本上是穩(wěn)定的,因此投資者可以利用人們的行為偏差而長期獲利。